卷二·神仙二
周穆王 燕昭王 彭祖 魏伯

周穆王
周穆王名満,房后所生,昭王子也。昭王南巡不还,穆王乃立,时年五十矣。立五十四年,一百四岁。王少好神仙之道,常

使车辙马迹,遍于天下,以仿⻩帝焉。乃乘八骏之马,奔戎,使造⽗为御。得⽩狐玄貉,以祭于河宗。导车涉弱⽔,鱼鳖鼋鼍为以梁。逐登于舂(舂原作舂。据明抄本改。)山,又觞西王⺟于瑶池之上。王⺟谣曰:“⽩云在天,道里悠远。山川间之,将子无死,尚能复来。”王答曰:“余归东土,和洽诸夏,万民平均,吾顾见汝。”比及三年,将复而野。又至于雷首太行,遂⼊于宗周。时尹喜既通流沙草栖于终南之

,王追其旧迹,招隐士尹辄、杜冲,居于草栖之所,因号楼观。从诣焉。(焉字原缺。据明抄本、陈校本补。)祭⽗自郑圃来谒,谏王以徐偃之

。王乃返国,宗社复安。王造昆仑时,饮蜂山石髓,食⽟树之实,又登群⽟山,西王⺟所居,皆得飞灵冲天之道。而示迹托形者,盖以所示民有终耳。况其饮琬琰之膏,进甜雪之味,素莲黑枣,碧藕⽩橘,皆神仙之物,得不延期长生乎。又云,西王⺟降穆王之宮。相与升云而去。(出《仙传拾遗》)
燕昭王
燕昭王者,哙王(明许自昌刻本——后以简称许刻本——哙王作王哙)之子也。及即位,好神仙之道。仙人甘需臣事之,为王述昆台登真之事,去嗜

,撤声⾊,无思无为,可以致道。王行之既久,⾕将子乘虚而集,告于王曰:“西王⺟将降,观尔之所修,示尔以灵玄之要。”后一年,王⺟果至。与王游燧林之下,说炎皇钻火之术。然绿桂膏以照夜,忽有飞蛾衔火,集王之宮。得圆丘砂珠,(砂珠原作朱砂。据明抄本、陈校本改。)结而为佩。王登捱(明抄本捱作掘。本书卷四零二引拾遗记作握。)⽇之台,得神鸟所衔洞光之珠,以消烦暑。自是王⺟三降于燕宮,而昭王狥于攻取,不能遵甘需澄静之旨,王⺟亦不复至。甘需⽩:“王⺟所设之馔,非人世所有,⽟酒金醴,后期万祀,王既尝之,自当得道矣。但在虚疑纯⽩。保其遐龄耳。”甘需亦升天而去。三十三年,王无疾而殂,形骨柔软,香气盈庭。子惠王立矣。(出《仙传拾遗》)
彭祖
彭祖者,姓籛讳铿,帝颛顼之玄孙也。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,而不衰老。少好恬静,不恤世务,不营名誉,不饰车服,唯以养生治⾝为事。王闻之,为以大夫。常称疾闲居,不与政事。
善于补导之术,服⽔桂云⺟粉麋角散,常有少容。然

沈重,终不自言有道,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,窈然无为。少周游,时还独行,人莫知其所诣,伺候竟不见也。有车马而常不乘,或数百⽇,或数十⽇,不持资粮,还家则⾐食与人无异。常闭气內息,从旦至中,乃危坐拭目,摩搦⾝体,舐

咽唾,服气数十,乃起行言笑。
其体中或瘦倦不安,便导引闭气,以攻所患。心存其体,面(明抄本面上有头字)九窍,五脏四肢,至于⽑发,皆令具至。觉其气云行体中,故于鼻口中达十指末,寻即体和。
王自往问讯,不告。致遗珍玩,前后数万金,而皆受之,以恤贫

,无所留。
又采女者,亦少得道,知养

之方,年二百七十岁,视之如五六十岁。奉事之于掖庭,为立华屋紫阁,饰以金⽟。乃令采女乘辎軿,往道问于彭祖。既至再拜,请问延年益寿之法,彭祖曰:“

举形登天,上补仙官,当用金丹,此九召(杜光庭《墉城集仙录》卷六,采女条“九召”作“元君”是。)太一,以所⽩⽇升天也。此道至大,非君王之所能为。其次当爱养精神,服药草,可以长生。但不能役使鬼神,乘虚飞行。⾝不知

接之道,纵服药无益也。能养


之意,可推之而得,但不思言耳,何⾜怪问也。吾遗腹而生,三岁而失⺟,遇⽝戎之

,流离西域,百有余年。加以少枯,丧四十九

,失五十四子,数遭忧患,和气折伤。冷热(明抄本无热字。陈校本冷热二字作令)肌肤不泽,荣卫焦枯,恐不度世。所闻浅薄,不⾜宣传。大宛山有青精先生者,传言千岁,⾊如童子,步行⽇过五百里,能终岁不食,亦能一⽇九食,真可问也。”
采女曰:“敢问青精先生是何仙人者也?”
彭祖曰:“得道者耳,非仙人也。仙人者,或竦⾝⼊云,无翅而飞;或驾龙乘云,上造天阶;或化为鸟兽,游浮青云;或潜行江海,翱翔名山;或食元气,或茹芝草,或出⼊人间而人不识,或隐其⾝而莫之见。面生异骨,体有奇⽑,率好深僻,不

俗流。然此等虽有不死之寿,去人情,远荣乐,有若雀化为蛤,雉化为蜃,失其本真,更守异气。余之愚心,未愿此已。⼊(明抄本、陈校本⼊作人)道当食甘旨,服轻丽,通


,处官秩耳。骨节坚強,颜⾊和泽,老而不衰,延年久视。长在世间,寒温风

不能伤,鬼神众精莫敢犯,五兵百虫不可近,嗔喜毁誉不为累,乃可贵耳。人之受气,虽不知方术,但养之得宜,常至百二十岁。不及此者伤也。小复晓道,可得二百四十岁。加之可至四百八十岁。尽其理者,可以不死,但不成仙人耳。养寿之道,但莫伤之而已:夫冬温夏凉,不失四时之和,以所适⾝也;美⾊淑资,幽闲乐娱,不致思

之惑,以所通神也;车服威仪,知⾜无求,以所一志也;八音五⾊,以悦视听,以所导心也。凡此皆以养寿,而不能斟酌之者,反以速患。古之至人,恐下才之子,不识事宜,流遁不还,故绝其源:故有上士别

,中士异被,服药百裹,如不独卧。五音使人耳聋,五味使人口慡。苟能节宣其宜适,抑扬其通塞者,不以减年,得其益也。凡此之类,譬犹⽔火,用之过当,反为害也。不知其经脉损伤,⾎气不⾜,內理空疏,髓脑不实,体已先病。故为外物所犯,因气寒酒⾊,以发之耳,若本充实,岂有病也。夫远思強记伤人,优喜悲哀伤人,喜乐过差(《御览》卷七二○引神仙传作喜乐过量伤人,此有脫字)忿怒不解伤人,汲汲所愿伤人,


不顺伤人。有所伤者数种,而独戒于房中,岂不惑哉?男女相成,犹天地相生也,以所神气导养,使人不失其和。天地得

接之道,故无终竟之限;人失

接之道,故有伤残之期。能避众伤之事,得


之术,则不死之道也。天地昼分而夜合,一岁三百六十

,而精气和合,故能生产万物而不穷。人能则之,可以长存。次有服气,得其道则琊气不得⼊,治⾝之本要。其余吐纳导引之术,及念体中万神、有舍(明抄本、许刻本舍作含)影守形之事,一千七百余条,及四时首向、责己谢过、卧起早晏之法,皆非真道,可以教初学者,以正其⾝。人受精养体,服气炼形,则万神自守其真,不然者,则荣卫枯悴,万神自逝,悲思所留者也。人为道,不负(明抄本、陈校本负作务)其本而逐其末,告以至言而不能信,见约要之书,谓之轻浅,而不尽服诵,观夫太清北神中经之属,以此自疲,至死无益,不亦悲哉?又人苦多事,少能弃世独往。山居⽳处者,以道教之。终不能行,是非仁人之意也,但知房中闭气,节其思虑,适饮食则得道也。吾先师初著九节都解指韬形隐遁尤为开明四极九室诸经,(明抄本遁作首,尤作无。《抱朴子-內篇》《遐览篇》有《九都经》、《蹈形记》、《隐守记》、《节解经》。又《仙药篇》引《开明经》,《御览》六六七引《有四极明科经》、《指教经》。本文有讹脫颠倒处,疑当作《九都》、《节解》、《指教》、《韬形》、《隐守》、《无为》、《开明》、《四极》、《九灵》诸径。)万三千首,为以示始涉门庭者。”
采女具受诸要以教王,王试之有验。
殷王传彭祖之术,屡

秘之。乃下令国中,有传祖之道者诛之,又

害祖以绝之。祖知之乃去,不知所之。其后七十余年,闻人于流沙之国西见之。王不常行彭祖之术,得寿三百岁,气力丁壮,如五十时。得郑女妖

,王失道而殂。俗间言传彭祖之道杀人者,由于王噤之故也。后有⻩山君者,修彭祖之术,数百岁犹有少容。彭祖既去,乃追论其言,为以彭祖经。(出《神仙传》)
魏伯

魏伯

者,吴人也,本⾼门之子,而

好道术。后与弟子三人,⼊山作神丹。丹成,知弟子心怀未尽,乃试之曰:“丹虽成,然先宜与⽝试之,若⽝飞,然后人可服耳;若⽝死,即不可服。”乃与⽝食,⽝即死,伯

谓诸弟子曰:“作丹唯恐不成,既今成而⽝食之死,恐是未合神明之意,服之恐复如⽝,为之奈何?”弟子曰:“先生当服之否?”伯

曰:“吾背违世路,委家⼊山,不得道亦聇复还,死之与生,吾当服之。”乃服丹,⼊口即死。弟子顾视相谓曰:“作丹以求长生,服之即死,当奈此何?”独一弟子曰:“吾师常非人也,服此而死,得无意也。”因乃取丹服之,亦死。余二弟子相谓曰:“以所得丹者,

求长生者,今服之即死,焉用此为?不服此药,自可更得数十岁在世间也。”遂不服,乃共出山,

为伯

及死弟子求棺木。二子去后,伯

即起,将所服丹內死弟子及⽩⽝口中,皆起。弟子姓虞,遂皆仙去。道逢⼊山伐木人,乃作手书与乡里人,寄谢二弟子,乃始懊恨。伯

作《参同契五行相类》,凡三卷,其说是《周易》,实其假借爻象,以论作丹之意。而世之儒者,不知神丹之事,多作


注之,殊失其旨矣。(出《神仙传》)
译文 周穆王 燕昭王 彭祖 魏伯

周穆王
周穆王名字叫姬満,是房太后生的,⽗亲是周昭王。昭王南巡时死在途中,就立了穆王为周朝的国君。当时穆王经已五十岁了,在位五十四年,活了一百零四岁。穆王年轻时就喜

修炼成仙的道术,想学⻩帝那样乘车马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。是于他坐着八匹骏马拉的车奔赴西北戎族聚居的地方,为他驾车是的周时最有名的驭手造⽗。在路上,穆王得到只一⽩狐狸只一黑貉子,用它们祭祀了河神。他的车驶到据说连羽⽑都浮不来起的弱⽔时,河里的鱼、⻳、鳄鱼等自动为他搭起了桥让他的车通过。接着穆王登上了泰山,在天界的瑶池上会见了西王⺟,并和她起一畅饮。在酒席上,西王⺟唱道:“天上飘着悠悠⽩云,道路啊漫长得无穷无尽。无数的⾼山大河把们我阻隔,从此一别将难通音信。然而你将长生不老,相信后以还能重逢。”穆王说“我回到神州故土后以,将使华夏各国都能和睦相处,使万民都过上平等富⾜的生活,到那时我会再来看望你。”过了三年,穆王又出行于原野,到了山西的雷首山和太行山,然后又回到周朝的都城镐京(今西安市西南)。当时令尹喜经已跋涉过流沙和草地到了终南山之北,周穆王也追随着他走过的路,请来了隐士尹辄、杜冲,他俩都住在草地树上搭的屋子里,周穆王也来和们他同住,们他的住处被称为“楼观”来后祭⽗从郑圃赶来拜见穆王,报告说徐偃造反作

,穆王才又回到国里平复了作

,使社稷平安。穆王登昆仑山时,喝是的蜂山石

的中甘泉,吃是的⽟树上的果实,又登上西王⺟居住的群⽟山,全部得到了腾云飞升的道术。他之以所还以凡人的形象在世间出现,是想现⾝道说,告诉人们修炼的结果。何况穆王喝是的⽟石制成的膏浆,吃的昆仑山上的甜雪,有还素莲、黑枣、碧藕、⽩桔等仙果,怎能不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呢?传说西王⺟曾降临到周穆王的宮中,两个人一块驾云飞升,进⼊了天宮。
燕昭王
燕昭王是哙王的儿子,即位后以,常非爱好修炼成仙的道术。他朝中有个叫甘需的大臣就是个仙人,常给燕昭王讲述登昆仑山修道的事,告诉他要只去掉心的中私

,不接触女⾊和游乐,什么也想不,什么也不作,清心寡

,就可以得道。燕昭王照甘需的要求实行了很久。有次一仙人⾕将子驾云来到燕昭王宮中对他说“西王⺟将要降临,她要看看你修道的情况,指点你修炼的诀窍。”过了一年,西王⺟果然降临,和燕昭王起一在燧林游玩,告诉他炎帝钻木取火的方法。到了夜间,就点燃起桂树的膏脂照明,这时突然有很多飞蛾口衔着火聚集到燕昭王宮中,火球变成了圆丘形的砂珠,燕昭王就把它们串成了⽟佩。燕昭王登上离太

最近的一座⾼台上,得到了神鸟衔来的一颗宝珠,这宝珠能使人避开太

的炎热。来后西王⺟又三次降临燕昭王的宮中。而燕昭王忙于攻城略地,处理国事,有没遵照甘需当初说的话去静心修炼,王⺟就再也没来过。甘需说:“西王⺟所设的酒宴,是不人世间的东西,那些⽟酒金

,是都需要万年的时间酿制用来供神仙享用的,燕昭王既然吃了,自然就得道了,要只虚心⾼洁的静修,自然会保持长生的。”来后甘需也升天而去,三十三年后,燕昭王无病而死。他死后⾝体骨骼分十柔软,⾝上散出发的香气溢満于宮中。燕昭王死后,他的儿子惠王作了国君。
彭祖
彭祖姓籛名铿,是远古时代颛顼帝的玄孙,到殷代末年时,彭祖经已七百六十七岁了,但一点也不衰老。彭祖少年时就喜

清静,对世上的事物有没
趣兴,不追名逐利,不喜爱豪华的车马服饰,把修⾝养

看成头等大事。君王听说他的品德⾼洁,就请他出任大夫的官职。
但彭祖常常以有病为借口,不参与公务。
他常非精通滋补⾝体的方术,常服用“⽔桂云⺟粉”“麋角散”等丹方,以所面容总像少年人那样年轻。然而彭祖的心

分十稳重,从来不说己自修炼得道的事,也不装神弄鬼的惑

人心。
他清净无为,幽然独处,很少到处周游,就是出行,也是个一人独自走,人们不道知他到什么地方去,连他的仆从也不道知他哪儿去了。彭祖有车有马但很少乘用,出门时常常不带路费和口粮,一走就是几十天至甚几百天,但回来时仍和平常一样常非健康。
平时他常常坐静屏气,心守丹田从早晨一直到中午都端端正正地坐着,用手轻轻

双眼,轻轻摩按⾝体的各部位,用⾆头舐嘴

呑咽唾

,运上几十次气,然后才收功,赶来散步谈笑。如果他偶尔感到⾝体疲倦或不舒服,就运用闭气的方法来治体內的病患,让

中所运的气散布到⾝体的各部位,不论是脸上的九窍,肺腑五脏、手⾜四肢以至于⾝上的⽑发,都让气逐一走到。这时就会得觉气像云一样在⾝体中运行,从鼻子、嘴一直通到十指的末端,不会一儿就得觉通体分十舒畅了。
君王去看望彭祖时,也常常不通知他,偷偷留下些珍宝物玩赏给他就走了。君王给彭祖的赏赐前后有几万金,彭祖也都接受下来,但立刻就把它们救济了穷苦的人们,己自一点也不留。
有还位叫采女的人,也是从少年时就始开修道,经已二百七十岁了,看来起
有只五六十岁,她也很精通修炼的方术。君王让采女住在嫔妃的掖庭宮中,为她建筑了华丽殿阁,赏赐她不少金⽟。
有次一,君王让采女乘上华贵的马车去看望彭祖,向彭祖求教修行的要点和延年益寿的方法。彭祖说“如果要想升⼊天堂去在仙界做仙官,就要常服金丹。九召、太一是都
为因常服金丹才⽩⽇升天的。不过是这道术中最⾼的,人间的君王是作不到的。其次就是要养精蓄神,服用药草,可以长生。但是不能搞那些驱使鬼神、乘风飞行的琊术。如果本⾝不懂得



合的道理,就是吃药也有没效果。关于



合的原理,只能靠己自去推断体会,么怎能说得出来呢?以所
得觉你问得很奇怪。我是遗腹子,三岁就死了⺟亲,又赶上了⽝戎之

,颠沛流离逃难到了西域,在那里呆了一百多年。我从少年就死了⽗⺟失去了依靠,后以又陆续死了四十九个

子,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,多次遭难,损伤了我的元气。不管冷热,我的肌肤都有没光泽,营养护理得也很不好,形体瘦得像枯木,恐怕活不太长久,加上我的所见所闻也很浅薄,实在有没什么可向别人宣扬的。大宛山里有一位青精先生,据说经已活了一千岁,仍然像个童子,一天能步行五百里,能够长年不吃东西,也可以一天吃九餐,你不妨去向他求教修炼之术吧。”
采女道问“那么青精先生是位什么神仙呢?“
彭祖说他也不过是个得道的人,是不什么仙人。凡是仙人,或者能够纵⾝⼊云,有没翅膀而能飞翔,或者能乘着龙驾着云直达天庭;或者能变化成鸟兽翱翔在云中,畅游在江海,飞越穿行于名山大川。有还些神仙以天地之元气为食,或者吃仙药灵芝,或者出⼊于人世间而凡人看不出们他是神仙;或者隐蔵起己自的⾝形使人看不见。的有脸上长着非凡的骨相,⾝上有奇异的⽑,孤独自处,不与凡人

往。然而这些仙人然虽有长生不死的寿命,但们他与人情相去太远,与人世完全隔绝了,就像鸟雀变成蛤蟆,山

变成海蜃,经已失去了本⾝的实真,成为一种怪异的东西,以我愚笨的想法,是不愿意变成那种仙人的。修炼道术,就应该吃甘美的食物,穿轻柔华丽的⾐服,懂得


相通相变的道理,也完全可以作官,修道的人应该骨骼健壮,面⾊和体肤分十有光泽,虽年老而不衰弱,年岁越大见到的事越多。长年在人间,冷热风

伤不着,鬼神精怪不敢犯,五种兵器和百种毒虫都不能靠近,别人的褒贬议论都毫不在乎,这些是都最可贵的。人生在世本来就接受着天地之荫之气,即使不懂得修道的方术,但要只有适当的修养,就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。如果稍微懂点道术,就可活到二百四十岁。再要多懂些道术,就可以活四百八十岁。真正弄通了修炼的原理,就能长生不死了,是只不能成仙而已。延年益寿最

本的一条就是不要使⾝心受到伤害:要适应冬寒夏热的四季气候变化,使⾝体永远舒适;对美人女⾊和悠闲乐娱都要适可而止,不要被贪

所

惑,样这你的內心就可以安然洁净;对于作官时的车马仪仗服饰,都知⾜而不贪求,这就能使你志趣专一;音乐绘画使人赏心悦目,使你的心情能够得到启迪。所有上面这些,都能养⾝益寿。而不能掌握这些分寸,反而会对己自有所伤害。古代的圣人,担心愚钝的人们,不掌握事情的分寸,沉浸在

河中流连忘返,因而要断绝人

之源。以所有些常非⾼洁的雅士们不与

子同

,其次的一些士人们则不和

子同被。就是吃上一百副药,也如不
个一人独自静卧修养。音乐听得过多会使人耳聋,美味吃得过了头反而败坏人的口味。如果对一切都有所节制适可而止,正确地处理通畅和堵塞的关系,就不但不能减寿,还能够获得好处。这一切种种都和⽔、火的使用一样道理,用得过了分,必然要受害。人们常常不理解,如果经脉受到了损伤,⾎气不⾜,內脏虚弱,髓脑也不坚实,⾝体必然要生病。而这病恰恰是为因受了外界的伤害,如比受了天气变化或酒⾊过度引起了內损,而并是不人自⾝就会生出病来。思虑过多、用脑过度、过忧过喜、悲哀过度、愤怒气恼、过分企求、


不能协调,这些都能伤人,但男女的房事过度则是最能伤人的。这乍看很奇怪,实其不然。男女相辅相成,像天地相生是同个一道理。以所男女之间的事更要讲究以气养神,不能过分而失去协调。天和地按着



接的规律就可以永无终极,人如果失去

接的谐和就会受到伤害。人如果避开伤害而得到


谐和之术,就得到了长生之道。天与地是⽩天分晚上合,一年有三百六十次

接,天的

气和地的

气融合在起一,才使得万物滋生无有穷尽。人如果能符合天道,就能够长存。其次就是吐纳运气的法术,得到这种法术的人,琊气就不能侵害他,是这修炼自⾝的

本所在。其它像吐纳导引、含影守形等等的方法有一千七百多条,以及四季觉睡时头应朝哪个方向、经常检讨己自的过错、睡眠和起

的早晚等等方法,都算不上修道的真谛,不过可以教那些初学修道的人⼊门而已。个一人如果能够修⾝养

,运气炼⾝,那么万神都会来到他的心中。如果不能很好的调养自⾝,把⾝体搞得分十衰弱,那万神也就自然离去,就是再悲伤也不会把神留住。修道的人如果不能找到最

本的道理而去舍本逐末,有得道的人郑重指点还不相信,对那些讲解真正修炼道理的书籍不去认真阅读却说书上讲得太浅薄,一见到论述天界、北神的大部经典就嫌太难懂而不去攻读,样这的人到死也不会有什么收益的,是不很可悲的事吗?有还的人尽管苦于世间俗事

⾝,但又不甘心抛开尘世独自到山中去居住修行。这种人就是教给他修道的方法,他也不会去认实真行,为因
们他
有没仁人志士的那种真诚的心意,为以
要只
己自关上房门在屋里炼闭气的功夫,想不凡俗的事并节制饮食就可以得道了。我的先师曾著过《九都》《节解》《指教》《韬形》、《隐守》、《无为》、《开明》、《四极》、《九灵》等论述道术的经典,共有一万三千条,用以教导那些刚⼊门学道的人,你可以拿去参照着使用吧。”
采女从彭祖那里得到了这些学道的要点,回去后教给君王,君王试了下一很灵验。
殷王得到了彭祖的道术后,一直想秘而不宣,并在国內下了命令说谁要敢传扬彭祖的道术就杀头,还想杀害彭祖以使他的道术失传。彭祖道知
后以就走掉了,也不知去了哪里。
过了七十多年后以,听说有人在流沙国的西部见到了彭祖。殷王并不坚持按彭祖的道术修炼,但也活了三百多岁,气力还像五十岁的人一样強壮。来后由于他得了个一妖冶的女子郑氏,骄奢

逸,终于失去了道行而死。民间流传说凡是传播彭祖道术就被杀,就是指的殷王噤传彭祖道术的事。来后有一位⻩山君按照彭祖的道术修炼,经已活了几百岁,面貌仍似少年。彭祖成仙后,人们把他的论述记录下来,就成为《彭祖经》。
魏伯

魏伯

是吴国人,出⾝门第很⾼,但常非喜

道术。来后,他带着三个弟子进山去炼丹。丹炼成后以,魏伯

道知
的有弟子心不太诚,就故意试验们他说“丹然虽炼成了,但最好是还先拿狗试一试。如果狗吃了丹后以飞升腾空,然后们我才能吃。如果狗吃了丹死了,那人就不能吃。”是于就把丹给狗吃,狗当时就死了。伯

就对弟子们说“炼丹时唯恐炼不成功,在现炼成了,狗吃后却死了。我想恐怕是们我炼丹违背了神灵的意旨,如果们我吃了也会像狗一样死去,这可么怎办呢?”弟子说“先生吃不吃这丹呢?”伯

说:“我违抗了世俗的偏见,离家进山,有没得道,实在没脸再回去,不管是死是活,我都得把丹吃掉。”说罢就把丹服下去了。刚一吃完,伯

就死了。弟子们互相大眼瞪小眼,说“本来炼丹是了为长生不死,在现吃了丹却死了,真是没法办了。”有只
个一弟子说“我看老师是不平常人,吃丹后死了,大概是不他的真心吧。”说罢就拿丹吃下去,也立刻死了。剩下的两个弟子互相说“咱们炼丹就是为求长生,在现吃了丹就死,要这丹有什么用呢?不吃它,仍可以在世上活它几十年。”是于他俩都有没服丹,一块出山,打算给伯

和已死的弟子寻求棺材。两个弟子走后,伯

就站来起了,把己自所服的丹放在那个死弟子和⽩狗的嘴里,弟子和狗都活了。这个弟子姓虞,和伯

一同升仙而去。在路上们他
见看
个一上山砍柴的人,伯

就写了封信让砍柴人捎给那两个弟子,两个弟子分十懊悔。魏伯

著了本书叫《参同契五行相类》,一共三卷,表面上是论述《周易》,实其是假借《易经》的中八卦图象来论述炼丹的要领。来后的儒生们不懂得炼丹的事,把魏伯

这部书当成论


八卦的书来注解,这和书的原意就相去太远了。
M.ayM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