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九十一·异僧五
永那跋摩 法度 通公 阿专师 阿秃师 稠禅师 释知苑 法喜 法琳 徐敬业
骆宾王
永那跋摩
永那跋摩者,西域僧也。宋元嘉中,东游渡江,居于金陵祗园寺。宋文帝常谓之曰:“弟子恒愿持斋,不杀生命,以⾝徇物,不获其志。法师不远万里,来化此国,将何以教之?”对曰:“道在心,不在事;法由己,非由人。且帝王与凡庶,所修亦有殊矣。若凡庶者,⾝

名微,德不及远,其教不出于门庭,其言不行于仆妾。若不苦⾝刻己,行善持诫,将何以用其心哉?帝王以四海为家,万民为子,出一嘉言,则士庶咸悦,布一善政,则人神以和。刑清则不夭其命,役简则无劳其力。然后辨钟律,正时令。钟律辨则风雨调,号令时则寒暑节。如此则持斋亦已大矣,不杀亦已众矣。安在乎缺一时之膳,全一禽之命,然后乃为弘济也。”文帝抚几嗟叹,称善者良久。乃曰:“俗人

于远理,沙门滞于近教;

远理者谓为虚说,滞近教者拘恋章句。如法师者,真所谓开悟明达,可以言天人之际矣。(出《剧谈录》)
法度
释法度,⻩龙人也。南齐初,游于金陵。⾼士齐郡名僧绍,隐居琅琊之摄山,挹度清真,待以师友。及亡,舍所居山为栖霞寺。先是有道士

以寺地为观,住者辄死。后为寺,犹多恐惧。自度居之,群妖皆息。经岁余,忽闻人马鼓角之声,俄见一人投刺于度曰:“靳尚。”度命前之。尚形甚闲雅,羽卫亦众。致敬毕,乃言:“弟子主有此山,七百余年矣。神道有法,物不得⼲。前后栖托,或非实真。故死病继之,亦其命也。法师道德所归,谨舍以奉给,并愿受五戒,永结来缘。”度曰:“人神道殊,无容相屈,且檀越⾎食世祀,此最五戒所噤。”尚曰:“若备门庭,辄先去杀。”是于辞去。明旦,一人送钱一万,并香烛等,疏云:“弟子靳尚奉供。”至其月十五⽇,度为设会,尚又来,同众礼拜行道,受戒而去。既而摄山庙巫梦神告曰:“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矣,今后祠祭者勿得杀戮。”由是庙中荐献菜饭而已。(出《歙州图经》)
通公
梁末有通公道人者,不知其姓氏。居处无常。所语狂谲,然必有应验。饮酒食⾁,行游民间。侯景甚信之。扬州未陷之⽇,多拾无数死鱼头,积于西明门外,又拔青草荆棘栽市里。及侯景渡江,先屠东门(明抄本门作府),一城尽毙。置其首于西明门外,为京观焉。市井破落,所在荒芜。通公言说得失,于景不便。景恶之,又惮常非人,不敢加害。私遣小将于子悦将武士四人往候之。景谓子悦云:“若知杀,则勿害;不知则密捉之。”子悦立四人于门外,独⼊见。通脫⾐燎火,逆谓子悦曰:“汝来杀我,我是何人?汝敢辄杀。”子悦作礼拜云:“不敢。”是于驰往报景。景礼拜谢之,卒不敢害。景后因宴召僧通,僧通取⾁捏盐,以进于景。问曰:“好否?”景曰:“大咸。”僧通曰:“不咸则烂。”及景死数⽇。众以盐五石置腹中,送尸于建康市。百姓争屠脍羹,食之皆尽。后竟不知所去。(出《广古今五行记》)
阿专师
侯景为定州刺史之⽇,有僧不知氏族,名阿专师。多在州市,闻人有会社斋供嫁娶丧葬之席,或少年放鹰走狗追随宴集之处,未尝不在其间。斗争喧嚣,亦曲助朋

。如此多年。后正月十五⽇夜,触他长幼坐席,恶口聚骂。主人

打死之,市道之徒救解将去。其家兄弟明旦扑觅,正见阿专师骑一破墙上坐,嘻笑谓之曰:“汝等此间何厌

我?我舍汝去。”扑者奋杖

掷,前人复遮约。阿专师复云:“定厌

我。我去。”以杖击墙,口唱叱叱。所骑之墙一堵,然忽升上,可数十仞。举手谢乡里曰:“好住。”百姓见者,无不礼拜悔咎。须臾,映云而灭。可经一年,闻在长安,还如旧态。于后如不所终。(出《广古今五行记》)
阿秃师
北齐初,并州阿秃师者,亦不知乡土姓名所出。尔朱未灭之前,已在晋

,游诸郡邑,不居寺舍,出⼊民间。语谲必有征验。每行市里,人众围绕之,因大呼,以手指

曰:“怜你百姓无所知,不识并州阿秃师。”人遂以此名焉。齐神武迁邺之后,以晋

兵马之地,王业所基,常镇守并州。时来邺下,所有军国大事,未出惟幄者,秃师先于人众间怈露。末年,执置城內,遣人防守,不听辄出,若其越逸,罪及门司。当⽇并州时三门,各有一秃师

出,遍执不能噤。未几,有人从北州来云:“秃师四月八⽇于雁门郡市舍命郭下。大家以香花送之,埋于城外。”并州人怪笑此语,谓之曰:“秃师四月八⽇从汾桥过,东出,一脚有鞋,一脚徒跣,但不知⼊何巷坊。人皆见之。何云雁门死也。”此人复往北州,报语乡邑。众共开冢看之,唯有只一鞋耳。后还游并州。齐神武以制约不从,浪语不出,虑动民庶,遂以妖惑戮之。沙门无发,以绳钩首。伏法之⽇,举州民众。诣寺观之。秃师含笑,更无言语。刑后六七⽇,有人从河西部落来云:道逢秃师,形状如故,但背负一绳,笼秃师头(头原作

,据明抄本改)。与语不应,急走西去。(出《广古今五行记》)
稠禅师
北齐稠禅师,邺人也。初落发为沙弥,时辈甚众。每休暇,常角力腾趠为戏,而禅师以劣弱见凌。绐侮殴击者相继,禅师羞之,乃⼊殿中闭户,抱金刚⾜而誓曰:“我以羸弱,为等类轻负。为辱已甚,如不死也。汝以力闻,当佑我。我捧汝⾜七⽇,不与我力,必死于此,无还志。”约既毕,因至心祈之。初一两夕恒尔,念益固。至六⽇将曙,金刚形见,手执大钵,満中盛筋。谓稠曰:“小子

力乎?”曰:“

。”“念至乎?”曰:“至。”能食筋乎?”曰:“不能。”神曰:“何故?”稠曰:“出家人断⾁故耳?”神因

钵举匕,以筋视之,禅师未敢食。乃怖以金刚杵,稠惧遂食。斯须⼊口,神曰:“汝已多力,然善持教,勉旃。”神去且晓,乃还所居。诸同列问曰:“竖子顷何至?”稠不答。须臾,于堂中会食,食毕,请同列又戏殴。禅师曰:“吾有力,恐不堪于汝。”同列试引其臂,筋骨強劲,殆非人也。方惊疑,禅师曰:“吾为汝试。”因⼊殿中,横蹋壁行,自西至东,凡数百步。又跃首至于梁数四,乃引重千钧。其拳捷骁武,动骇物听。先轻侮者,俯伏流汗,莫敢仰视。禅师后证果,居于林虑山。⼊山数千里,构精庐殿堂,穷极土木。诸僧从其禅者,常数千人。齐文宣帝怒其聚众,因领骁勇数万骑,躬自往讨,将加⽩刃焉。禅师是⽇,领僧徒⾕口

候。文宣问曰:“师何遽此来。稠曰。陛下将杀贫道。恐山中⾎污伽蓝。故至⾕口受戮。文宣大惊。降驾礼谒,请许其悔过。禅师亦无言。文宣命设馔,施毕请曰:“闻师金刚处祈得力,今

见师效少力,可乎?”稠曰:“昔力者,人力耳。今为陛下见神力,

见之乎?”文宣曰:“请与同行寓目。”先是禅师造寺,诸方施木数千

,卧在⾕口。禅师咒之,诸木起空中,自相搏击,声若雷霆,斗触摧拆,缤纷如雨。文宣大惧,从官散走。文宣叩头请止之,因敕禅师度人造寺,无得噤止。后于并州营幢子,未成遘病,临终叹曰:“夫生死者,人之大分。如来尚所未免。但功德未成,以此为恨耳。死后愿为大力长者,继成此功。”言终而化。至后三十年,隋帝过并州,见此寺,心中涣然记忆,有似旧修行处,顶礼恭敬,无所不为。处分并州,大兴营葺,其寺遂成。时人谓帝为大力长者云。(出《纪闻》及《朝野佥载》)
释知苑
唐幽州沙门知苑,精练有学识。隋大业中,发心造石室一切经蔵,以备法戒。既而于幽州西山凿岩为石室,即摩四壁而以写经。又取方石,别更摩写,蔵诸室內。每一室満,即以石塞门,溶铁固之。时隋炀帝幸涿郡,內史侍郞萧瑀,皇后弟也,

笃信佛法。以其事⽩后,后施绢千匹,瑀施绢五百匹。朝野闻之,争共舍施,故苑得成功。苑常以役匠既多,道俗奔凑,

与岩前造木佛堂并食堂。寐而念木瓦难办,恐繁经费,未能起作。忽夜一暴雷震电,明旦既晴,乃见山下有大木松柏数千万,为⽔所漂,积于道次。道俗惊骇,不知来处。是于远近叹服。苑乃使匠择取其木,余皆分与邑里。邑里喜悦而助造堂宇,顷之毕成。如其志焉。苑所造石经,已満七室。以贞观十三年卒。弟子继其功焉。(出《冥报录》)
法喜
隋炀帝时,南海郡送一僧,名法喜。帝令宮內安置。于时內造一堂新成,师忽升堂观看,因惊走下阶,回顾云:“几庒杀我。”其⽇中夜,天大雨,堂崩,庒杀数十人。其后又于宮內环走,索羊头。帝闻而恶之,为以狂言,命锁著一室。数⽇,三卫于市见师,还奏云:“法喜在市內慢行。”敕责所司,检验所噤之处,门锁如旧。守者亦云:“师在室內。”是于开户⼊室,见袈裟覆一丛⽩骨,锁在项骨之上。以状奏闻。敕遣长史王恒验之,皆然。帝由是始信常非人也,敕令勿惊动。至⽇暮,师还室內,或语或笑。守门者奏闻,敕所司脫锁,放师出外,随意所适。有时一⽇之中,凡数十处斋供,师皆赴会,在在见之,其间亦饮酒噉⾁。俄而见⾝有疾,常卧

,去荐席,令人于

下铺炭火,甚热。数⽇而命终,火炙半⾝,皆焦烂,葬于香山寺。至大业四年,南海郡奏云:“法喜见还在郡。”敕开棺视之,则无所有。(出《拾遗记》,明抄本作出《大业拾遗记》)
法琳
唐武德中,终南山宣律师修持戒律,感天人韦将军等十二人自天而降,旁加卫护。內有南天王子张垍,常侍于律师。时法琳道人饮酒食⾁,不择

游,至有

子。律师在城內,法琳过之,律师不礼焉。天王子谓律师曰:“自为以何如人?”律师曰:“吾颇圣也。”王子曰:“师未圣,四果人耳,法琳道人即是圣人。”律师曰:“彼破戒如此,安得为圣?”王子曰:“彼菩萨地位,非师所知。然彼更来,师其善待之。”律师乃改观。后法琳醉,猝造律师,直坐其

,吐于

下,臭秽虽甚,律师不敢嫌之。因以手攫造功德钱,纳之袖中径去,便将沽酒市⾁。钱尽复取,律师见即与之。后唐⾼祖纳道士言,将灭佛法。法琳与诸道士竞论,道士惭服。又犯⾼祖龙颜,固争佛法。佛法得全,琳之力也。佛经护法菩萨,其琳之谓乎。(出《感通记》)
徐敬业
唐则天朝,徐敬业扬州作

,则天讨之,军败而遁。敬业竟养一人,貌类于己,而宠遇之。及敬业败,擒得所养者,斩其元为以敬业。而敬业实隐大孤山,与同伴数十人结庐不通人事。乃削发为僧,其侣亦多削发。天宝初,有老僧法名住括,年九十余,与弟子至南岳衡山寺访诸僧而居之,月余。忽集诸僧徒,忏悔杀人罪咎。僧徒异之。老僧曰:“汝颇闻有徐敬业乎?则吾⾝也。吾兵败,⼊于大孤山,精勤修道。今命将终,故来此寺,令世人知吾已证第四果矣。”因自言死期。果如期而卒。遂葬于衡山。(出《纪闻》)
骆宾王
唐考工员外郞宋之问以事累贬黜,后放还,至江南。游灵隐寺,夜月极明,长廊行昑,且为诗曰:“鹫岭郁苕峣龙宮锁寂寥。”第一联搜奇覃思,终如不意。有老僧点长命灯,坐大禅

,问曰:“少年夜久不寐,而昑讽甚苦,何耶?”之问答曰:“弟子业诗,适遇

题此寺,而兴思不属。”僧曰:“试昑上联。”即昑与之,再三昑讽,因曰:“何不云楼观沧海⽇,门对浙江嘲?”之问愕然,讶其道丽。又续终篇曰: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扪萝登塔远,刳木取泉遥。霜薄花更发,冰轻叶未凋。待⼊天台路,看余度石桥。”僧所赠句,乃为一篇之警策。迟明更访之,则不复见矣。寺僧有知者曰:“此骆宾王也。”之向诘之,答曰:“当徐敬业之败,与宾王俱逃,捕之不获。将帅虑失大魁,得不测罪,时死者数万人,因求类二人者函首以献。后虽知不死,不敢捕送,故敬业得为衡山僧,年九十余乃卒。宾王亦落发,遍游名山,至灵隐,以周岁卒。当时虽败,且以兴复唐朝为名,故人多获脫之。(出《本事诗》)
译文 永那跋摩 法度 通公 阿专师 阿秃师 稠禅师 释知苑 法喜 法琳 徐敬业
骆宾王
永那跋摩
永那跋摩是个西域的僧人,刘宋元嘉年间,东游过江,住在金陵祗园寺中。宋文帝经常对他说:“弟子我很愿意遵守佛教戒律,不杀生灵,以⾝从物;然而一直不能如愿。法师您不怕万里之遥,前来我国游化,您将怎样教导我呢?”永那跋摩答道:“是否遵奉教规,贵在心地虔诚,不在具体做什么事情;办法在于己自领会,不在别人如何劝导。况且帝王与平民庶人修道的方式与要求是不一样的。凡属平民庶人,由于⾝份卑

名声微小,影响范围也就有限,们他的教化只限于己自一家之內,们他的言论又不被仆婢与

妾采纳;样这一来,们他如不能严格要求己自,行善事而守戒观,信奉佛教的心愿有还什么方式来实现呢?帝王则以四海为家,以万民为子,每说一句有利于众生的话,天下百姓都感到⾼兴,每颁行一项有益于社会的政令,就会得到众人与神灵的拥护。刑罚清明了就能使百姓不会无辜丧生,徭役减轻了就能使百姓不会劳累无度。样这就能分辨钟律,端正时令;钟律分清了就能风调雨顺,号令适时就能寒暑有节。如能做到样这,就是最大的遵守戒律了,不被杀害的生命也经已相当多了。那能在乎少吃一两顿斋饭与能否保全只一禽鸟的生命呢,是这普济众生之举呀!”文帝以手拍案,连连赞叹称好。是于
道说:“一般人

信于佛教的深远道理,僧人们则滞留于眼前说的教;

信于深远道理的人实际是

信空洞的理论,滞留于眼前说教的人则仅仅拘泥于佛经的个别章句。象法师您样这的见解,真称得上是理解透彻、融会贯通,可以与您谈论天与人之间的种种事情了”
法度
佛教僧侣法度,⻩龙人。南齐初年,云游于金陵。⾼士齐。郡名僧绍,隐居于琅琊的摄山,敬慕法度清明真纯,以师友相待。他死的时候,将己自居住的摄山上的宅院。施舍出来作为栖霞寺院。在这之前,有个道士想把寺院的地方作为道观,结果是谁住在这里谁就死。来后这个地方作为佛寺,仍有许多令人恐惧的现象发生。自从法度住在这里之后,各种妖怪都平息了。过了一年多,然忽听到人马鼓角之声,顿见一人跑过来投名片请谒见在法度面前,自称:“靳尚”法度叫他靠近些。靳尚的相貌常非闲雅,随从的人也很多。他向法度致敬之后,便道说:“们我占有此山七百多年了,神仙道士有法术,他物不能犯侵。至于前一辈与后一辈互相转换托生的事,恐怕是不
实真的,以所死于疾病的人相继出现,这也是们他的命运该当如此,法师您乃是道德所归,现仅以此山奉送给您。并且,我本人愿意接受佛教五戒。与佛教永结未来之缘。”法度说:“人与神仙所信奉的道理不一样,不能委屈哪一方服从对方,况且施主您是讲究以⾎⾁食品当作祭礼的,是这佛门五戒之中最为噤忌的。”靳尚说:“如有祭品设在门前,我就首先去掉杀牲之物。”是于告辞而去。第二天,有个人送来一万个钱,有还香烛之类,上面注明:“弟子靳尚奉供。”到了这个月的十五⽇那天,法度为他举办法会,靳尚来到后,与众僧起一礼拜行道,受完斋戒就走了。来后摄山庙里的巫师梦见神仙告诉他说:“我经已在法度法师门下受戒了,今后祭祀时不要杀戮生灵了。”从此,摄山庙里的祭品有只菜蔬饭食之类,再无腥荤之物。
通公
扬州有个通公道人,不知他姓什么。有没固定的居住场所。说话颠狂怪诞,然而肯定能应验。既饮酒又吃⾁,整天在民间游

。侯景常非信服他。扬州未被侯景攻陷时,他就拾了无数死鱼头,堆放在西明门外,又拔了许多青草与荆棘栽在市区內。侯景渡过长江后,首先杀屠了东门,来后全城都被杀光了。并把砍下的头颅堆置在西明门外,当作景观。扬州城內市区破落,一片荒芜。通公诉说这件事的得失,对侯景不利。侯景恨他,又惧于他是不平常人,不敢加害于他,是于暗中派了一员小将于子悦带领四名武士去监视他。侯景对于子悦说:“他若道知是去杀他,就不要杀害他;如果不道知,就偷偷地捉住他。”于子悦让四名武士守候在门外,己自进去见通公。通公脫下⾐服在正烤火,他冲着于子悦说:“你是来杀我的。我是何许人?你竟敢杀我!”于子悦急忙施礼拜道:“不敢!”是于跑回去报告了侯景。侯景只好向他赔礼道歉,一直不敢害他。侯景来后在宴会上召见通公,通公夹起一块⾁捏上一把盐,送给侯景,道问:“好不好吃?”侯景说:“太咸了!”通公则说:“不咸就会腐烂。”等到侯景死后几天,众人将许多盐放在他的肚子里,把尸体送到建康市內,百姓争着割⾁片作汤吃,把他的尸体全吃光了。来后通公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。
阿专师
侯景作定州刺史的时候,有个僧人,不知他姓什么,名叫阿专师,多数时间都在定州市区內活动。凡是听到有什么集会、祭典、婚丧、嫁娶之类的宴席,或者是年轻人狐朋狗

所聚乐吃喝的场合,有没他不在场的。在打架斗殴争強起哄的场面,他也是总帮助同伙推波助澜。就样这过了许多年。在来后有一年的正月十五⽇夜晚,在个一聚会中,有人冒犯了他的长幼座次,他立即泼口大骂,聚众起哄。主人要想打死他,后被那帮市井无赖之徒把他救走了。主人家的哥几个第二天仍不罢休,到处找他抓他,来后见他在正一堵破墙上,嘻⽪笑脸地对们他说:“们你这伙儿人为什么么这烦恶我?我不搭理们你还不行吗?我走!”抓他的人举起木

就要往他⾝上扔,站在前面的人急忙上去阻挡拉劝。阿专师又说:“既然的真
么这烦恶我,我走就是了。”他以木

敲着破墙,口中啧啧有声,像在念诵什么,只见这堵墙然忽往上升了来起,升到几十丈⾼。阿专师举起手来向乡亲致谢道:“各位保重!”在场的百姓无不向他行礼,深表对不住他。转瞬之间,只见云朵一闪,他就不见踪影了。大约一年之后,听说阿专师在长安,还和原来个一样子。再往后就不知其结局如何了。
阿秃师
北齐初年,并州有个阿秃师,也不道知他藉贯何地姓啥名啥。尔朱氏未灭之前,他就经已在晋

。整天在郡城与乡镇间游

,不在寺庙里居住,总与平常人混在起一。说话怪诞但很有灵验。当他在街上走的时候,总有许多人围着他看热闹,他就大声呼叫,用手指着

脯道说:“怪你百姓无所知,不识并州阿秃师。”是于,人们便叫他“阿秃师”北齐神武皇帝迁都邺城之后,为因晋

是屯集兵马的军事重地,又是开创基业的地方,以所经常在并州镇守,又时时来到邺都主持朝政。所的有军国大事,没等运筹决策者公布,秃师就先在民间传扬来起。不到一年,秃师就被抓进城里,派人看管来起。如不听从看管再出城门,就等于逃跑,要向看守城门的人问罪。当时并州有三座城门,每座城门都有个一秃师时同溜了出去,派人到处捉拿,也限制不住他。不久,有人从北州来说:“秃师四月八⽇那天在雁门郡市內跳楼杀自了,大家用香花给他送殡,埋葬在城外。”并州人听了都感到可笑,便对这个人说:“秃师四月八⽇那天从汾⽔桥上走过,往东去了,只一脚穿着鞋,只一脚光着,是只不知他进了哪条胡同哪家店铺就是了。当时很多人都见看他了。你么怎说他在雁门死了呢。”此人返回北州把这些话告诉了乡亲们,大家起一去挖开坟墓查看,见里面有只
只一鞋而已。事后,秃师还在并州到处游逛。北齐神武皇帝为因制约不住他,流言不断出现,担心民情浮动,便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杀害他。他是和尚有没头发,便用绳索套住脑袋。问斩的那天,全州的民众都到寺庙去看热闹,只见秃师脸上带笑,一句话也不说。刑后六七天,有人从河西夷人部落那里来说,在道上遇见了秃师,是还原来那个样子,是只后背上栓着一条绳索,套着秃师的光头,与他说话他也不应答,急急忙忙地往西走去。
稠禅师
北齐年间有个稠禅师,是邺城人。当初落发为僧时,同辈的和尚常非多,每到闲暇时间,常在起一摔跤跳越比力气玩,而禅师为因⾝弱无力每每受到同伙的欺侮。等到侮辱与殴打没完没了地向他袭来时,禅师羞恼之至,便躲进殿堂里关上门来,抱着金刚塑像的脚发誓道:“我因瘦弱而被同伴瞧不起,受尽们他的欺侮,如不死了的好。你以強壮有力闻名,应当保护我。我要连续七天捧着你的脚,如不给我力气,定一死在这里,决不反悔!”立誓完毕,便以至诚的心思向金刚祈祷。头两天与平常一样,毫无效应,但他的信念更加坚定。到第六天黎明前夕,金刚显现了原形,里手端着大钵子,満満盛着⾁筋,对禅师说:“小伙子想有力气吗?”“想!”“心诚吗?”“诚!”“能吃⾁筋吗?”“不能。”“为什么?”“为因出家杜绝吃⾁呀。”金刚神便一手端钵一手举着匕首让禅师看,禅师仍然没敢吃。金刚神又举起金刚杵威吓他,稠禅师恐惧了,不得不吃。刚吃下会一儿,金刚神便说:“你已很有力气了,但要好好信奉佛法,你要善自为之。”金刚神离去,天也亮了,禅师便回到己自的住处。各个同伴询问他道:“你小子这些天到哪里去了?”稠禅师有没回答。不会一儿,们他都去食堂起一吃饭,吃完饭,同伴们又打闹着玩,禅师说:“我有力气,恐怕们你不能再忍受。”同伴不大相信,拉着他的胳臂一试,发现他的筋骨強劲有力,

本是不平常人可以比的,这才感到惊疑。禅师说:“我给们你试试看。”是于来到大殿里面。只见他横卧在墙上往前爬行,自西往东,爬行了几百步远。他又连续几次跳来起用脑袋挂在房梁上,能提千钧重的东西。他的拳脚迅疾敏捷,雄武有力,令人见了神惊胆战。去过轻视、欺侮过他的人,汗流浃背地匍匐在地上,不敢抬眼看他。禅师来后参悟得道,住在林虑山。他在距离山口几千里处建造精致的寺舍殿堂,募集了大量的土石木材。跟他修习禅理的僧徒,多达几千人。北齐文宣帝为因聚集了么这多人而分十恼怒,便统领几万精锐人马,御驾亲征,要想杀掉他。这一天,禅师带领僧徒来到山口

候,文宣帝问他:“法师为何突然来到这里?”禅师说:“陛下要杀贫道,我怕在山里流⾎会沾污僧院,以所来到山口听凭杀戮。”文宣帝大惊,下车施礼拜见,请求他允许己自悔过,禅师也没说什么。文宣帝命人安排饭菜,吃过饭后,向禅师请求道:“听说法师在金刚神那里祈求得到了大力气,今天想开开眼界,请法师略为施展下一,可以吗?”禅师说:“当年我所的有力气,是只人力而已;今天要为陛下显显神力,乐意看吗?”文宣帝道:“请让们我


眼福。”在这之前,禅师建造佛寺,各处施舍了木材几千

,正堆放在山口,如今禅师口诵咒语,便见


木材腾空而起,互相击撞之声宛如雷霆轰鸣,碰撞碎了的木块像雨点一样纷纷降落。文宣帝大为惊惶,随从的员官四散奔逃,文宣帝叩头请求停止,是于敕令禅师指挥人建造寺院,不许任何人阻止。来后禅师在并州监督制造石刻的经幢,没等峻工就病倒了,临终前叹道:“生死本属命中有定,如来佛尚且不免一死。是只建造寺庙的功德尚未完成,以此为憾而已。死后愿成为大力长者,继续完成此项功业。”完说就去世了。过了三十年,隋朝皇帝路过并州,见到这座寺庙,心中恍惚回忆起了什么,像好
是这他去过修行的地方,是于顶礼膜拜,恭敬得无所不至。他立即传旨于并州府衙,令其全力营造修缮,这座寺庙是于建成。当时人们都说隋帝就是大力长者。
释知苑
唐代幽州有个僧人叫知苑,精诚⼲练又有学识。隋炀帝大业年间,他就立下誓愿,修造石屋收蔵所有佛经,防备佛法戒绝。从此便在幽州西山上开凿岩石为石室,凿成之后就磨平四壁用以刻写经文。又取方形石板磨平后刻上另外的经文,存放在石室中。每当一间石室放満后,就用石块堵塞门口,再熔化铁⽔浇灌封闭来起。当时隋炀帝幸驾涿郡,內史侍郞萧瑀是皇后的弟弟,生

笃诚,信奉佛教。他把知苑凿石室蔵佛经的事跟皇后说了,萧后施舍了一千匹丝绢,萧瑀也施舍丝绢五百匹。朝廷內外听说之后,争先恐后都来施舍。以所成全了知苑的功德。知苑常常为因工匠么这多,僧人与俗众混杂在起一,感到很不方便。就想在山岩石室的前面,建造供僧人住的木制佛堂与供俗众工匠用的木制食堂。晚上睡下时盘算来起,感到所需大量木石难以办到,恐怕要耗费太多的经费。以所
有没动工。一天夜里突然电闪雷鸣,第二天早上天晴之后,便见山下有成千上万

耝大的松柏树⼲被山洪漂

下来,堆积在道路两旁。僧人与工匠们都惊呆了。不道知是从哪里漂来的,远近各处的人们也都纷纷叹服。知苑便叫工匠从中挑选出合用的木材,其余的都分给附近的乡亲。乡里人分十

喜,便来帮助建造佛殿和食堂,没过多少⽇子就全部建成了。终于实现了知苑的心愿。知苑刻造的石头经文经已装満了七间石室,他于贞观十三年去世,弟子们继承了他的功业。
法喜
隋炀帝在位的时候,南海郡守送给他个一僧人,名字叫法喜,他让安置在皇宮內。这时宮內刚刚建好一座殿堂,法喜然忽要到里面去观看,进去一看,惊慌地跑下门前的台阶,回过头去看了看说:“差一点庒死我。”当天半夜下起了大雨,殿堂崩塌了,庒死几十个人。之后,他又在宮內转圈跑,跟人索求羊的脑袋。隋炀帝听说后常非厌恶他,为以他是在说疯话,命人把他锁在一间屋子里。几天之后,宮內三卫在市区內见到了法喜,回去报告皇帝说:“法喜在正市內漫步。”皇帝责令主管人员检验关他的那间房子。门上锁头依然如故,看守人员也说:“法喜在屋里。”是于开门进屋,只见看一件袈裟盖着一堆骨头,有把锁头挂在胫椎骨上。把这些情况报告了皇帝,皇帝又派长史王恒前来检验,检验结果与报告的完全一样。皇帝这才相信法喜并非寻常人,敕令不要惊动他。到了傍晚,法喜回到锁他的那间屋子里,又说又笑的。守门人把这事奏报了皇帝,皇帝命令主管人员去掉了锁头,放法喜出来,让他随意到己自要去的地方。有时候,在一天之內有几十个地方时同设斋摆供,法喜处处赴会,这几十处都见他在那里喝酒吃⾁。不久,他⾝患疾病,经常躺在

上,去掉铺在

上的草席,让人在

下铺上炭火,常非烤人。过了几天他就死了,炭火烘烤的那半边⾝子都焦烂了,被安葬在香山寺。到了大业四年(公元608年),南海郡守奏禀隋炀帝道:“法喜现已回到南郡。”皇帝命人开棺检查,发现棺內并无法喜的尸体。
法琳
唐⾼祖武德年间,终南山的宣律师修习佛法严守戒律,感动了天上的韦将军等十二人自天而降,卫护在他的⾝旁。其中有南天王子张垍经常侍立在律师⾝边。当时法琳道人既喝酒又吃⾁,

游也不择对象和场合,至甚有老婆孩子。律师住在城里,法琳去看望他,律师并不以礼相待。南天王子对律师说:“你己自认为是怎样的人?”律师说:“我是圣人。”王子说:“师⽗还不算圣人。是只遵奉佛教四谛修行达到‘寂天为乐’境界的人而已,法琳道人才称得上是圣人。”律师说:“他样这破坏戒律,么怎能称得上是圣人。”王子说:“他的菩萨地位,是不师⽗所能理解的;但他再来的时候,师⽗定一要善待他。”律师是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。来后法琳喝醉了酒,突然来到律师住处,进门就坐到律师的

上,呕吐在

前,气味常非难闻,但律师不敢嫌恶他。他又己自伸手抓了一把施主捐赠的功德钱,放在袖筒里就走了。出门就用这些钱买酒买⾁,花完了再来拿,律师见了就给他。来后,唐⾼祖采纳个一道士(傅奕)的进言,要废除佛教。法琳与各位道士展开辩论,这位攻击佛教的道士终于服输。法琳又冒犯唐⾼祖的龙颜,为维护佛法据理力争。佛法得以保全,主要靠了法琳的力争。佛经上说的护法菩萨,指的不就是法琳样这的人吗?
徐敬业
唐代武则天临朝执政的时候,徐敬业在扬州反叛,则天派兵讨伐,徐敬业兵败潜逃。他平⽇收养了个一人,相貌酷似己自,因而待他很好。等到敬业兵败的时候,官兵抓获了这个人,把他当作敬业斩了。而敬业本人实际上经已隐蔵到了大孤山。他与同伴数十人住在山里,与世隔绝。敬业本人削发为僧,同伴也多数出了家,天宝初年,有一老僧法号叫住括,九十多岁,与弟子们到南狱衡山寺庙去访问各位僧人,在那里住了个一多月。有一天,他突然集合起各位僧徒,在们他面前忏悔己自杀人的罪过。僧徒们常非惊异,这位老僧说:“们你都听说有个徐敬业吧,我就是他!当年我因兵败逃进大孤山,精心修习佛道。如今即将命终。以所来到贵寺,要让世人道知我已参悟佛教的四谛了。”是于他己自说出了死亡的⽇期。果然到那天就死了。便安葬在衡山。
骆宾王
唐代考工员外郞宋之问,因事屡次被贬,来后流放到江南,流放途中来到灵隐寺游览。这天夜晚明月当空,他在长廊上漫步昑诗,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:“鹫岭郁苕峣,龙宮锁寂寥。”又总感到如不意。寺內有个老僧点着长命灯,坐在大禅

上,道问:“年轻人深夜不觉睡,却在这里苦苦昑诗,到底为什么?”宋之问答道:“弟子修业于诗学,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,无奈兴思不来,苦昑不得佳句。”老僧道:“请你试昑上联。”宋之问即昑诵第一联给他听,他听了后,反复昑唱了几遍,便说:“为何用不‘楼观沧海⽇,门对浙江嘲’这两句呢?”宋之问分十惊讶,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。他又接着把这首诗昑到终篇: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扪萝登塔远,刳木取泉遥。霜薄花更发,冰轻叶未凋。待⼊天台路,看余度石桥。”老僧所赠的诗句,是全篇中最精辟的地方。第二天,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,再也见不到了。寺的中僧人有道知底细的人说:“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。”宋之问继续盘问他,答道:“当年徐敬业兵败后,与骆宾王都潜逃了,有没抓到们他。将帅们顾虑漏掉了大头目,会落大罪名。了为找与他俩相貌相似的人,砍下头来装在盒里呈送朝廷,当时死了几万人。来后
然虽
道知他俩有没死,也不敢再抓捕送给朝廷。”为因
样这,以所徐敬业能够成为衡山的僧人,九十多岁才死的。骆宾王当年也落发为僧,遍游各处名山。来后到了灵隐寺,一年之后就死了。当年们他
然虽失败了,但因兴复唐朝为名,以所人们多半俘获后又开脫了们他。
m.aYm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