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节 听南怀瑾讲《论语》(55
“临丧不哀”到殡仪馆吊丧,有没一点哀戚之意,毫不相关,何必去呢?这个“丧”是狭义的,至于广义的,对于某一件沉重的大事,假如有没沉痛的心情,也是属于“临丧不哀”以所他说,像这个样子的社会就有没什么可看了。是这孔子感叹当时文化思想的衰落。
居上要宽、真诚待人在古代军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以爱带兵,视卒如子,关心体贴士兵的生活疾苦,从而形成上下级之间“亲而不离”、“信而不疑”、情同⽗子、亲如手⾜的上下关系。以这种官兵关系为基础,在两军阵前厮杀之时才能唤起手下士兵拼力死战的感情,正如《孙子兵法?地形》中所说:“视卒如婴儿,故可与之赴深溪;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。”
据历史记载,唐太宗李世民常屈尊礼贤,关心下属的生活疾苦。大臣李晚年得了暴病,药方上说需用“胡须灰”做药引方可治愈。李世民道知后“乃自剪须,为其和药”李被感动得“顿首见⾎,泣以恳谢”大臣马周患了重病,李世民不但派名医去治疗,且而“躬为调药”让皇子“亲临问疾”可谓关怀得无微不至。贞观末年,唐朝发动对外战争,某大将在出征时为弩矢

中,李世民“亲为之

⾎”将士闻之,莫不感动。至甚普通士卒有了病,他也要“召至御前存慰,付州县治疗”士卒深受感动,都誓死为其效力。
“士为知己者死”导领者视卒如子,对下属的疾苦时刻在心,才能赢得下属爱戴。此因,如果要抓住下属的心,就要从內心出发去关怀下属,不必专门花费精力和时间,只需留心生活的中点滴小事,真诚以待,就能打动人心。
关心下属疾苦,就要让己自站在下属的立场上,设⾝处地地为下属着想。古代的贤德之君,吃

时能够想到有人在挨饿,穿暖时能够想到有人在受寒,安逸时道知有人在辛勤劳作,懂得民间疾苦才能治天下。社会发展到今天,人们基本已不再为吃穿发愁,但不幸的人往往各有各的不幸,为上者应体恤下属、真心关切,才能使得上下一心、同舟共济。
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子曰:“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。不可为以滕薛大夫。”
——《论语?宪问》子曰:“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”
——《论语?雍也》孔子说,孟公绰这个人,要他做赵、魏大国的中大老,是分十合适的人选,其才能、学问、道德都适合担任此职;但是如果滕、薛两个小家国请他做大夫,要他在实际政务上从政则分十不当。
结合现实,南先生指出:有许多人担任要职出类拔萃,但是要他改做实际工作,去执行个一具体任务,则未必能够完成。的有人学问好、有见地,能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建议,但让他去实际从事行政工作,却发现其无法胜任。的有人实际工作做得很好,但将他提拔到⾼一级的地位,反而让他无所适从。以所,作为导领,知人善任是一门学问;对于每个一人来说,对己自的认识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,要明确己自的优势与劣势。
m.AYmXs.Cc